close

toYgx_FnQvRzcCHdtmUCow  

昨晚去城市舞台看了一部由國光劇團新編的崑劇: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憨厚虞杭道,祝英臺雄妝管鮑交。
感天心墓裂埋幽恨,化玉蝶雙飛向九霄。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流傳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關於這部偉大的愛情戲劇,感人的部份以及愛情的堅貞,不需贅述,但看完之後有一些感觸:基本上編劇在重新詮釋這部戲背後的心思就很值得探討。

首先, 它主要的意義是反映過去封建社會裡,一個女子如何追尋自我與真愛,卻無法抵禦父權的壓迫,有情人不能成眷屬,最終雙雙死亡的過程,梁祝的化蝶,讓殉情昇華了,也讓悲劇有了美與救贖的力量。
梁祝故事很明顯的是以祝英台為中心,她的自主促成了兩人的愛情,很可惜的是梁山伯的反應遲頓,又不夠勇敢,沒有在關鍵時刻全力爭取自己的幸福,終使這分真愛沒有辦法如願結為連理。

此外, 其中有一段唱詞觸動了我的心, 我想像若我是祝英台, 這也許會是讓我對梁山伯一見鍾情而投以欣賞的關鍵之一吧:

那段台詞大約是這樣的: 

(英台):家中小妹志高強,要與男兒爭短長,脂粉不需濡筆墨,釵細不愛愛文章,一心隨我杭城去,兄妹雙雙共學堂,無奈爹爹頭腦舊,女兒不許出閨房。

(山伯):高論!天生男女本公平,人世荒唐不近情,。

(英台):我知道天下男子一般樣,難得他為女子抱求不平。

(山伯):像這般良朋益友世間少,我有心與他結為兄弟盟

山伯其中還比喻中國古代婦女巾幗不讓鬚眉的象徵性人物花木蘭代父從軍 , 這點出梁山伯有著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思維, 以及尊重女性的觀念., 我覺得這十分難得可貴.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是讓人比較玩味的地方; 觀眾們都知道有一男是女兒身,而另一個男的並不知道;如果他們的感情發展止於朋友,最後女的洩露身分,卻順遂轉換為愛情?

你會因為一個不錯的同性朋友突然變成異性而愛上他?很難說。因此,他們的感情一定要好,而且還要好的可以跟將來的愛情連結。

但同性間的感情為何如此模糊?友情一開始不能理所當然變成愛情,難道只是因為性別不對?
祝英台臨走前,要梁山伯來提親,故意說他有一個妹妹,跟他一模一樣。梁山伯聽了,笑笑沒表示什麼,也沒積極。

但是後來師母一點醒,終於恍然大悟匆忙跑去提親,該時又急的像什麼似的。

這樣的情形驗證梁山伯愛的就是祝英台這個人及其靈魂,就算他有一個妹妹跟他長的一模一樣,他也不會因此就衝去提親。

而這也合理,愛一個人當是整個人愛,不會有人長的一樣就一樣愛。然而,梁山伯在尚未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的時候,有的又是什麼感覺? 我很好奇.

劇中其實對同性戀有相當的暗喻。同性戀是沒有結果的,即使試圖以結婚這樣的社會化程序,終究也得不到認可;因為月下老人簿上偏無此一筆。劇情安排兩人送行途中經過神廟會見月下老人像,有其用意.

之後,當梁山伯得知他為女兒身,頓時如釋重負,暗喻同性戀在受到社會壓迫時轉換的錯誤心態:即對方是異性就好了。

但是,感情的發展始於同性時期,而他愛上的該是男裝的祝英台,卻面臨無法面對的窘境:因為社會壓力不得釋放,不可能作出曝光的選擇。

因此,唯一合理化的藉口就是對方變成異性,同時藉由結婚社會化。祝英台的角色不但是梁山伯同性戀的對象,也是自身慾望的反射.

如果說同性戀是反社會的,那麼祝英台的行為充滿了反社會氣息:不願父母配婚、求知慾望強烈、在書堂中對於女人是禍水的言論起而痛擊,行為完全不合乎當下社會對女性一般的標準及要求。

因此,故事裡頭弱勢的女權結合了弱勢的同性戀,從祝英台這個角色開展;她代表的不只是女權的伸張,也是梁山伯潛在欲掙脫社會對同性戀枷鎖的投射。

可惜,女權與同性戀結合對抗父權體系,終究失敗。同時,父權體系的自相傾扎,同性戀失去爭取的權力,於是希望對方變成女性;女權仍是最弱且是情非得以的選擇.

 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來被保守民風所壓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強權為自己爭取權利的勇氣,卻又不失傳統中國女子的溫柔婉約,更難得的是擁有讀書人的知書達禮.

她一方面表達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顧及倫理孝道,但最終仍不能讓梁山伯免於一死,棒打鴛鴦兩分離!

 

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連天地都被他們感動!於是,在梁山伯的墳前、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飛舞,順著兩隻蝴蝶飛舞的軌跡,花兒也滿天開放,整個世界都成了彩色的天地,半透明的「梁祝」二人身影又出現了,微笑地飛向色彩繽紛的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紐約宜蘭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