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lKIAlx4F6p21j9h72jvrA  

第四十集 --新編京劇《艷后和她的小丑們》

 

「愛情可以很單純,但心機手段也可以很政治,當個人情感與國家存亡放在一起,豔后要的是兩者兼顧,相較其他兩個主角一位相信愛情,一位只要政治,豔后同時玩弄愛情與政治,是史上少有」。

《艷后和她的小丑們》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鉅作《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是國光劇團一齣深具顛覆傳統性京劇的新作品。

 

故事主角是埃及豔后,她,幾乎令古今中外所有想要出鋒頭、盡享權力、擁有財富的女人忌妒不已。

倘若歷史是個舞台,那麼絕對沒有任何女伶像她這麼多才多藝:

她是皇女、皇母、公主,跟她的家族相比,連黑道世家都顯得清白善良。

 

但她主動進攻時──事實上她確實具有相當的聰明才智才能, 能夠在兩個握有大權的羅馬男子身上撩起激情:

和她生有一子的凱撒,以及當了超過十年情人,並與她生了三個孩子的安東尼──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其中兩個男人全都為她傾倒

但希臘歷史學家普盧塔克說,她的美貌並非會讓目睹者驚豔;但與她互動卻令人神魂顛倒。

而她的外型、她討論事情時的說服力,加上每一次交換意見時所流露的氣質,都充滿鼓舞。

令人愉悅的還有她的語調,她的聲音簡直就像一把多絃的樂器。

 

莎士比亞的戲劇在台灣新編為京劇的形式,並不少見,但大多數是借用莎翁的故事,以中國歷朝為背景演一番,也就是把「莎士比亞中國戲曲化」 , 也希望能產出京劇對莎劇解讀的新方式。

故事主軸是埃及艷后與羅馬大將安東尼纏綿痴醉的愛戀,新登基的羅馬大帝屋大維卻在一旁虎視眈眈,運用高明的政治手腕,終於帶給埃及毀滅性的結局。

編劇紀蔚然教授以魏海敏為主角,打造她成性感的女神埃及豔后 .

 

此戲在正戲「之外」還安排歌隊成員甲、乙、說書人、導助、提詞等角色,呈現一群人正在劇場表演這齣關於埃及艷后的戲碼,編劇在劇中加了許多在外「觀察」的角色,意在以疏離手法對這齣戲進行自我解構。

說書人穿梭戲裡戲外,導助和提詞人甚至相互揭示、質疑自己在劇中的存在。

劇名「小丑們」是暗指劇中人物人人都是被現實、命運所玩弄的小丑,到劇終安東尼死在豔后懷裡,曲終人散之時,風華一代的豔后好像終於也成為小丑的一員。

 

紀蔚然指出,他希望以此劇來講女人的愛情,而捨掉原莎劇政治的部份。

紀蔚然希望以此劇探問現代人對命運、人性等巨大議題。

 

李小平導演則表示,此劇角色人物的表現,完全沒有參考對象,京劇人得以「內化的身體能量」來演此劇,而整劇刻意的表現對立而非相容,比方音樂編腔一半是李哲藝的弦樂,一半李超的傳統京劇的編腔 .

 

作者已死,那我呢?

政治與愛情,莎士比亞分別為它們取了名字,叫做《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安東尼是西元一世紀驍勇善戰的羅馬英雄,與屋大維和萊比多斯三人一起打退政敵,但是接著英雄突然就不打了,只愛美人克莉奧佩特拉,俗稱埃及豔后。

 

羅馬英雄的軍事政治充斥著冷冰冰的權謀,埃及女王的愛情豔史則盡是火辣辣的挑逗,兩者卻非水火不容,因為都是一種遊戲——

愛情可以被拿來當作政治豪賭的籌碼,當然也可以反過來把政治鬥爭、軍事戰爭全部化為強效的催情劑——

豔后本人便是這場遊戲的超級玩家,玩到所有人都成了圍著她打轉的小丑。

 

謎樣的女人 - 其實,埃及豔后的故事雖然家喻戶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在劇場史上卻很少被搬演,原因之一是它真的太長,場景又瑣碎,一下子羅馬一下子埃及,「充分反映了莎士比亞的不知節制。」

 

「可是我們活在一個濫情的年代,」編劇紀蔚然說,「而且我最討厭的就是溫情、濫情這類黏答答的東西。」為了說一個不黏答答的愛情故事,他在改編上突顯愛情的不單純,把莎翁埋在愛情裡的陰謀說得更明.

 

例如屋大維曾勸誘埃及女王背叛安東尼,但是她是否動搖,打算用自己的美色為埃及換取下一段太平?話說回來,她和安東尼的愛情是否基於同樣的交易?莎士比亞選擇不答。

編劇讓兩個丑角去問說書人,女王到底有沒有這個念頭?答曰:「我不敢說有,也不敢說無。」說了不等於沒說,他這一「不敢」,把女王的權威和愛情的陷阱都說盡了。

他強化兩人之間的愛情政治。屋大維玩政治遊戲,安東尼和女王也玩,然一旦後者之間摻合了愛情元素,一旦愛情凌駕政治之上,事情複雜了,兩人變美麗了。

 

要說玩心機,安東尼不是埃及豔后的對手,只會傻乎乎地愛。豔后則揮灑自如,能放能收,把安東尼玩弄於股掌之間。

 

不用懷疑,豔后真的愛上了安東尼,但她的動機並不單純。她的國家需要安東尼庇護,但被愛沖昏頭的安東尼早已失去軍人本色:一個被「去勢」的將軍已自身難保,怎會是屋大維的對手?

從大局著眼,豔后愛錯了人,她該勾引迷惑的人是屋大維。

 

然而,志在稱霸、把女人當作政治工具的屋大維懂得愛情嗎?他值得誰愛,除了馬克白夫人?安東尼和豔后的關係既涉及情慾,亦關乎家國利益與個人榮辱;此為安東尼的困境,亦是豔后的兩難。正因如此,兩人的戀情與殉情分外值得玩味。

 

原著裡,屋大維是不是英雄很難說,但他絕對不是小丑。在編劇的版本裡,在這英雄已死的年代裡,人人都是小丑。不談風月的屋大維是小丑,優柔寡斷的安東尼是小丑,而自以為掌握情勢的豔后也是小丑。

 

此外,劇中倒楣的使者、奴婢、好發議論的歌隊、提辭人,以及那位飾演算命師卻搞失蹤的演員,各個都是小丑。

毋庸置疑,改編這齣戲的編劇也是小丑。原著裡,豔后自殺前的一段話不止是莎士比亞的自嘲,更是一則預言:

該來的,躲不掉

無聊騷客將把我倆編成小調

荒腔走板,扯開破鑼嗓

跳梁小丑把故事搬上舞台

即興一段男歡女愛

你我的生死纏綿竟成了

異國宮廷的迷亂歡宴

一代名將竟以醉漢之姿登場

而我得眼睜睜看自己顏面盡喪

 

命運的小丑

劇中人對劇作家的質疑,好比人對命運永恆的追問,問的是到底有沒有個人意志這種東西,還是只能聽憑命運的擺布?

「以屋大維來說吧,表面上他是運用強烈的個人意志贏得全面勝利的英雄,可是誰能保證這不是命運使然?」紀蔚然反問:「如果命運早已安排好了一切,那不是很弔詭嗎?

他愈成為梟雄,反而愈淪為小丑。」埃及豔后之於命運的關係就比較複雜。

她雖然貴為一國之尊,但正因如此,她不得不把做愛和從政當成同一回事,用美貌和羅馬的君王換取國家的安定;

國家戰敗,她本來可以不死,這時候她卻拒絕留給屋大維任何一點侮辱她的機會,選擇自殺維護自己的尊嚴。

這正是《艷后和她的小丑們》這個標題耐人尋味的地方:誰是小丑?

那些自以為不可一世的英雄豪傑,當然是被豔后耍得團團轉的小丑;但是永遠光彩奪目、也永遠下不了戲的豔后自己,不也是受她自身命運玩弄的小丑?

 

命運如此強大,非要她自我了斷,才能體現一點個人意志。關於命運和個人意志的兩難,紀蔚然坦白說自己也無解:「照道理講,科學應該破除迷信才對,可是今天的情況是科學愈發達,我們好像愈迷信。」

 

於是在戲裡,編劇特別安插一個飾演算命仙的演員,他演出遲到,只好躲在後台等,等了半天都沒輪到他上場,原來戲分被刪掉了。「我對命運不推翻也不肯定,所以讓占卜者既在場又缺席。」這是劇作家展現個人意志的方式,把命運留在後台。

 

我覺得編劇是跟著想像走的,而不是跟著理論走,努力讓想像中浮現的邏輯和線條自己成形,而不是去解釋。

雖然剛看完全劇之後有種「霧煞煞」的失落覺, 和過去看過的傳統劇相比, 這齣戲好像没那麼有「深度」, 也没有讓人意猶未盡的「點」, 但仔細再回想起來, 却另有一種蠻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也許編劇想要表達的, 正是這種感受, 留給看戲的人無限想像空間, 却不會去留戀駐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紐約宜蘭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