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wqYJFunvPfUvzXIeBiA  

第八十五集  行為語言

誤會,有的理由,卻不一定要解釋,這是他說的。

我愈來愈喜歡和他的這種互動模式,比實際的語言更有韻味,是因為它提醒了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


那天, 他和我閒聊, 前面敘述了一長串無關緊要的細節, 讓我有些不耐煩,最後,他終於切入主題, 問了我這個問題 :

「如果對方和妳嘔氣, 到底要不要解釋?」

我說: 「那要看對方是誰? 看我在不在乎他。」

他說: 「怕的是, 你解釋, 他以為你強辯, 你不解釋, 他又認為你不在乎!」他抬頭看我, 似乎在等待我的回答。

我說: 「如果他在我心目中佔有極重的份量, 不管他接不接受, 我都會表達;

當然反之, 若是對方惹我生氣而又不向我解釋清楚,我會以為他不在乎我, 那麼, 我會遠離他!」

他又說了,「如果, 對方只是不擅言詞, 但是他有誠意,也早就對妳說明了, 只是你未查覺,不是用"言語", 妳會原諒他嗎?」


我疑惑的說: 「語言溝通是最直接的方式, 不是嗎? 」他沉默不語!

回想起來, 過去我生過他幾次悶氣, 自己心直口快的個性, 總是對於他的經常閃避問題不以為然,多次想跟他語言溝通, 却感到無力, 也常在心裏想著, 或許, 我對他而言是没有份量的人吧。

幾天之後, 我去找他談公事, 談了一半, 我的手機響起, 我接起電話說了一會, 掛了電話, 發現他不見了, 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心裏正犯嘀咕, 怨他留我一個人在辦公室, 而且這次的時間相當長, 長到我在心裏告訴自己等他回來一定要數落他一頓。。。。

隨即,我不安份的毛病又犯了, 開始走進他書桌裏面座位,隨手任意的翻翻看看桌上和架上的物品和書刋。

噫! 有份為數三大張的公文, 公文最後一頁最尾行,上面列了一些人的名單, 其中有他的名字。

 

我没耐性看這麼多頁的公文,和詳細讀公文的內容,只是瞧見公文旁邊有一本護照, 好奇的翻開來看, 仔細打量照片上的他好青澀, 好俊俏, 再看看他的出生年月日。

哦! 原來他的生日是X年X月X日, 不就是下星期三嗎? 我偷偷記了下來, 想要當天送他份特別的生日禮物給他驚喜。

 

怕被他發現, 趕緊把東西放回去, 裝作没事的坐回椅子上, 靜靜等他回來。

過了好久, 他終於回來了, 他的眼神有點怪異,我想他是奇怪我没有發脾氣也没有質問他去哪了吧!? 我仍不動聲色若無其事的和他繼續討論公事。

 

等到他生日的這一天,我用快遞寄了自己精心挑選的禮物送給他,怕被人發現不敢署名,又怕他太忙没收到,還發了簡訊提醒他。

滿心歡喜等待他回應,可是,一整天都没有任何訊息,第二天,第三天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打了手機給他,結果進入語音信箱。

 

第四天,還是語音信箱,我放棄了! 他。。。。。竟然失聯了。

我心裏開始埋怨,他曾語重心長的答應過我,再也不會"無故失蹤"讓我著急,這次我想,他真的很不在乎我的感覺!

 

我不再急著找他了,心裏對這件事也漸漸釋懷,直到一個月之後他的秘書打電話約我明天過去。

 

我依約前往,坐在門口的椅子上邊看期刋邊等待他, 他進門瞥見我,故意對著另一個剛進門的客戶說 :「上個月我出國了,到美國的XX大學參加學術研討,順便找一些和現在棘手的案子有關的資料,看有没有勝訴的機會(我心裏的OS,是我的案子嗎???)

 

他偷瞄了我一眼, 繼續說: 「昨天才回國,桌上一堆公文,整理到清晨才上床,睡不到二小時,再過二個月,還要再去一趟,約莫就是X月X日。」

這個客戶有些一頭霧水,不明白只不過想跟他約個時間討論新案子,他却解釋一長串。

 

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他那天放在桌上的公文和護照,以及,他出去那麼久,是要讓我有充分時間去看那密密麻麻的公文,和告訴我他出國的日期。

原來,我誤會他了。

 

我們坐下來開會,他拿了一疊資料給我,說這是他在國外替我找到的最新的資料,對這個案子很有幫助, 昨晚連夜整理出來的...瞬間我心裏感動的想抱住他,却強壓抑了下來!

 

我想說些感激的話,却無法開口說任何一個字,只是虛心的低著頭假裝没事和他討論公事,當我一抬起頭,他的視線却一直聚焦在我臉上没有移開,他看著我的眼神,攪得我的心好亂!

我理解了,這是「非語言的溝通」,就是行為語言。

 

除了聲音,人類的行為語言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行為語言可區分為有意識與潛意識,這還不包括費洛蒙的部分。

 

有意識的行為語言最常見於快樂、積極、競爭;無意識的行為語言則出現於消極、沮喪、憂鬱這種情況。

其實,最多行為語言是異性間的互動。

 

有句話說「眼睛為之一亮」,真正的人際互動,一個人聽到自己喜歡的人說話時,眼睛真的會瞪大,連瞳孔都會變大,而且注意力會集中,「豎起耳朵」,不管這個你喜歡的人是父母、朋友或夫妻。

 

如果細心一點觀察,一個人說話時無法引起身邊人員的注意,其關係鐵定不親密,如果是夫妻,大概快離婚了。

 

有時候在公共場所看到一對男女之間,如果雙方講話音調很高,通常是情侶;如果講話很平淡,大概是夫妻。

 

我愈來愈喜歡和他的這種互動模式,比實際的語言更有韻味,是因為它提醒了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

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是那樣,或許自己本身是委屈的;可是多替別人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會好過一點。

離開他的辦公室時,我回過頭跟他一眨了一下眼,也許他期待我的語言,但是,我也想練習一下用他的方式和他溝通,「非語言的溝通」,也就是,行為語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紐約宜蘭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