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b  

書名: 《愛上浪漫 》 (The Romantic Movement) - 作者 : 艾倫狄波頓 (Alan de Botton)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嚮往浪漫的愛情,愛莉絲也不例外。

她年輕時髦,卻老是碰上不合適的男人,只好把感情空缺解釋成追求獨立自主;其實,愛莉絲心中對情感有著十分強烈的渴望,嚴重時,常不由自主的在人前落淚,甚至覺得生活了無意義。

 

即使愛莉絲渴望愛情,隨著時間的過去,她卻也愈來愈不願對自己或他人承認這一點。她的單身本來就是別人開玩笑或揶揄的主題,單身的時間愈久,她愈覺得所帶來的重力讓人難以承受。

 

要怎麼應付誘惑實在折磨人:太快接受會讓自己覺得沒有價值,反應得太慢又可能會讓對方失去興趣。

愛莉絲心中渴求的白馬王子艾瑞克適時的出現了。他工作高尚、出手大方,英俊的臉上帶著大男孩的笑容。

 

兩人的愛情既激情又甜蜜,結果,愛莉絲很快就把往昔的獨立自主宣言拋在腦後, 她的矜持撐不過一個晚上,即刻成為愛情王國的順民。

 

熱戀時任何事都合拍又甜蜜,但當步入穩定期時,愛莉絲就明顯處於下風。就像許多情侶那樣,艾瑞克在感情穩定後就回復較自私的面貌,不再那麼關注愛莉絲的感受,常常讓愛莉絲失去安全感和憂愁。

 

艾倫狄波頓就在這種位置上大量發揮,例如,他分析了「愛情權力」這問題,原來,愛情的權力來自毫不理睬的能力,愛情強者就是那些對另外一個人沒有目的、沒有需求、沒有想望的人。

 

因此,那些擅長數小時後才覆電話、對另一半的愛意無反應的人,就能對較有依賴心、較需要對方的人有無窮的控制力。所以, 愛情權力來自無欲


雖然在他們親密的關係中充滿驚喜和新鮮的體會,但其中也不乏權力的拉扯,以及日久相處所暴露出的矛盾個性。艾瑞克的自我中心極強,貪享受卻不願承諾;愛莉絲為了浪漫不惜委曲自己,嘗試和對方溝通卻欲言又止。

 

孩童就是脆弱的象徵,因此愛莉絲與艾瑞克對小孩的態度相當不同:愛莉絲喜歡小孩,艾瑞克則會說:「如果我有小孩,我真等不及要他們長大:我最不喜歡他們小時候了。」

 

雖然在許多方面艾瑞克都是個成人,但他的反應卻很幼稚,因為他像小孩對父母的期盼一樣也這麼期盼他人──簡單說就是愚昧。他無法自己獨立彌補他人的脆弱,無法擔任一個體貼父母的角色,來解釋身邊其他人的錯。

 

艾瑞克如果能關懷人家一點點也應當是合理的(對弱勢者感到同情),而能夠尊重那些以尊嚴和力量克服障礙的人。由於他沒有情感,他幾乎已經是一個貶損弱者、崇拜強者的人了。

 

雖然欠債在金錢是借是要不得的,但在友誼和愛情的世界裡,可能還是得仰賴管理良好的債務。

 

一項健全的財務政策,可能是糟糕的戀愛政策──因為愛情有部分來說,就是欠債,但卻又能容忍欠對方某件事物的那種不確定感,繼續相信對方,讓他們選擇什麼時候要怎麼索回他們的債務。

 

他的矛盾威脅著要破壞她對邏輯的認識。一個男人怎麼可能同時愛她又對她那麼冷酷?

 

她常常企圖要中和這兩種矛盾,把等式一邊的因數拿掉──也許他不愛她,或也許他不是真的對她那麼冷淡,他只是累了或害羞罷了。

 

但是他從來不給她追求這種結論的機會,每次她調適自己沒多久後,他馬上又承認他自己擁有某些她不認同的特質。他否認自己的矛盾:他似乎比她更知道這種矛盾,讓她只能空抱怨卻毫無根據。

 

「我不怪妳覺得討厭,」他會這麼坦白說,「相信我,如果我有選擇的話,我也不會跟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在一起。」

 

愛情永恆有什麼含意?深信對方的愛情會超過情人間對彼此感興趣的證明或跡象:深信雖然對方在米蘭或維也納度週末,他或她不會跟另一個人共享一杯卡布奇諾或沙河巧克力蛋糕:深信沉默就是沉默,而非愛情消逝的威脅。

 

她變得愈來愈難以相信別人的誠懇,因為那些她曾經遭遇的背叛,加上人類原本就是狡猾奸詐的論點,人與人之間都必須保持距離。

 

如果她現在表現得有點偏執狂想,如果她需要覺得自己的立足點更堅定,那麼她需要好好修復過去那些經驗。

 

斯湯達爾曾悲觀的說,愛情中,總有一方較愛著另一方,因此這也表示關係中總有權力在誰手上的考量。

 

只有當雙方都能在秤放上相同的砝碼,只有當一個人說,「我愛妳,」而另一個人也自然的說,「我也愛你。」大家才能忘卻權力的存在。


研究海德格或胡塞爾的敏銳讀者可能會想,這篇文章真是深刻:如果我看不懂的話,文章肯定比我聰明。

 

如果它難懂的話,一定是因為它更值得去了解──寧願如此,也不要把它丟到一旁,宣稱這篇讓人難以忍受、一派胡言。

 

人際關係中必然的結果,就是一個難纏的伴侶可能比一個坦白開放、容易預測又準時打電話報到的伴侶更有價值。對那些有宗教浪漫情懷的心靈來說,後者只值得譴責或與他保持距離。

 

愛莉絲的不安主要是由於她懷疑自己的身體到底在艾瑞克眼中是什麼角色。她希望他覺得她很吸引人,但是又矛盾的不希望他只因為肉體的吸引而與她交往。

 

她覺得自己對比較好或比較不好的事情有種說不出的排列順序:雖然任何方面來看她都是被愛的人,但她只接受那個愛她的人真的愛她的某些特點。

 

對她自己的成就,愛莉絲的態度有點像某些好萊塢明星,只跟自己成名前的朋友來往──「如果你在我墮落的時候就愛我,你一定會一直愛我。」這態度也暗示:「如果你因為現在我受人敬重而開始愛我, 你應該不是真的愛我。」

 

愛莉絲對情人的不滿情緒常因習慣而忍受下來,但是菲立普的出現卻使她心蕩神移……


艾瑞克抗拒愛莉絲那種毫無保留地愛他的態度、艾瑞克討厭愛莉絲的不快樂和抑鬱、愛莉絲對習慣的依賴、愛上和被愛的原因、愛情中的條件性、性格上的不協調……艾倫.狄波頓都詳細分析出來。

 

故事的後段很有趣,愛莉絲艾瑞克身上得不到愛情上的滿足,她卻因為這種愛情憂鬱吸引了菲立普,她的不快樂讓菲立普覺得她充滿靈性。

 

看吧,沒有人是完全被遺棄又或是被冷落的,始終都會有惜花人。

 

結局是這樣的,愛莉絲終於狠下心腸跟艾瑞克分手,艾瑞克挽留,卻已無機會。

 

愛莉絲安靜地做回單身女郎,重遇上菲立普後,她就開始另一段愛情

 

作者是這樣形容菲立普:他是個對感情坦白的人,能夠付出,也能接受,想起來令人愉快。結論是: 感情坦白令人愉快

 

艾倫.狄波頓的愛情分析系列暫時來說有三本,分別是《愛上浪漫》、《我談的那場戀愛》、《吻了再說》。愛情故事中也可以充滿道理,亦是這些道理,讀者最獲益不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紐約宜蘭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