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價值觀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企業大多數人認同的,如果無法認同,那就是門不當戶不對,就沒有合作下去的基礎。


這種價值觀是來自於老板、高層等主流人群的想法、行為方式,以及在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方式下所引導的,整個企業的大家共同約定的想法和行為方式,說到底,也就是企業以什麽標準來判斷一個事情的是與非。

人才與崗位的匹配也需要門當戶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空房間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高度不一樣。

一間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的食物懸掛在房頂。

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也奄奄一息。

第三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一進房間就發現了放在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幹戈,結果是一死一傷。

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雖然做了努力,但是食物掛得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就活活餓死了。

第二間房子裏的猴子先是憑著自己的本能跳著取食物,然後在房間跑對角線增加助跑並通過協作取得了食物。這樣,每天就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地活下來。


如果人才與崗位不能門當戶對,一種情況是,崗位難度過低,人人都能幹這個崗位,就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反倒出現內耗式的位子爭鬥,其結果就猶如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

另一種情況是,崗位難度過高,雖努力但仍力所不能及,也不能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這猶如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的命運。


只有人才與崗位門當戶對,才能真正體現出員工的能力與水平,發揮人們的能動性和智慧。

在美國某些公司,主管為每位員工都設定了職業發展通道,也就是說,當員工感到自己的能力在本崗位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時,可以在企業內部“轉崗”,而不是讓企業花費大量精力、時間得到的人才白白地流失掉。

這好比是通往目的地有許多通道,有的是土路,有的是柏油路,有的是高速路,有的是彎曲的山路,公司需要讓在每條路上的車都能開到目的地,要讓每條路上的司機都是最熟悉那種路況的好手。

如果你在這條路上不適應,你也許適合走別的道路。這就是人才與崗位的門當戶對 。

企業與人才也要門當戶對,一是雙方價值觀的匹配,即是否認同企業文化、行為方式、做事風格;

二是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即要避免大材小用,或是小材大用。

門當戶對有助於保證企業與人才之間能順暢地合作下去。

關於雙方價值觀的匹配,下面講一個關於杜邦的例子:

有一次,筆者與杜邦的一名外籍管理人員一起做招聘,面試一個工程師、一個出納。

筆者的同事問了工程師一個問題:現在快下班了,有一臺機器在廠房裏需要維修,加班的話公司一個人一天補助100元,如果你是這個班的班長,會派一個人維修還是兩個人維修?

他回答:為了節約成本,肯定是派一個工程師維修。

後來筆者問那位出納:如果發生火災,你的第一動作是做什麽?他說為了保護公共財產,要把公司的錢放在保險櫃裏,然後再跑。

那位和筆者一起負責招聘的同事說:他們怎麽一點安全責任意識都沒有呢?他們眼裏只有錢。

可見,杜邦的核心價值觀是安全、道德、環保,如果維修機器,任何時候都是兩個人一起去的,絕不能一個人幹;

如果發生火災,第一時間就要跑,錢可以不要,人的性命勝過一切,沒有人,錢是沒有用的。這是杜邦的判斷標準,也是它雇用員工的一個條件。

而中國的許多企業不是這樣——講究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為集體利益可以犧牲一切,因此要節約成本,為企業省錢的員工是好員工,要受到嘉獎。

這就是價值觀的門當戶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術紐約宜蘭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